成果简介

成果简介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成果简介

2013年,教育部、人社部提出“要持续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,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,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,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”,在此背景下,青岛科技大学自2015年起依托《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》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,通过“三阶矩阵·三元协同·三维评价”驱动的教学体系改革创新,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。

图1教学成果奖理念图

三阶课程矩阵:构建需求牵引的教学课程体系

构建“基础硬核筑基-前沿技术赋能-学科融合创新”的三阶课程矩阵;分层建构课程模块,11门传统核心课筑牢根基,6门前沿技术课覆盖新兴领域,开设交叉课程构建跨学科课程群;建立动态优化机制,更新5门、新增7门课程,提升课程与行业标准匹配度。

三元导师协同:打造交叉融合的教学培养生态

创新“化工导师+交叉学科导师+产业专家”三元协同机制,为研究生配备核心与关联学科导师,联合制定培养方案;企业技术骨干任产业导师,深度参与课程建设;实施培养成效挂钩考核机制,提升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能力。

三维评价体系:建立多元递阶的教学评价机制

构建“知识掌握+能力提升+素养养成”三维评价体系,重构过程性考核,提升实践占比,推行企业项目制考核;建立“学术价值+工程应用”双标准,实行双轨制论文评价;建立电子档案袋记录研究生创新能力表现,提升毕业生岗位胜任力。

近5年,研究生参与企业课题占比70%,申请专利220余项;获省优秀学位论文55篇,省创新成果奖38项,发表论文390余篇,国家级和省级竞赛获奖280余项;毕业生就业率92%以上,65%的学生入职行业领军企业;校企建立省级产教融合(含联培)基地7个;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占比提升至30%,聘请110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。

(2)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:

①课程教学体系与行业发展脱节:传统培养模式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,课程设置与产业绿色化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存在时间差与内容差,前沿技术课程缺失,工程伦理、化工安全等模块嵌入不足。

②单一学科培养与交叉创新矛盾:化学工程高度交叉性与传统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冲突,跨学科课程占比不足,生物化工、材料化工等交叉领域缺乏系统教学模块。

③学生评价体系与能力培养失衡:传统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,工程实践、创新素养等维度考核缺失,单一导向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,与专业学位“职业导向、能力本位”的培养定位偏离。